此方案适用于大多数电子电气件、内饰件及金属件的常规耐久性考核,模拟零部件在车辆生命周期内经历的温湿度环境变化。
1. 试验目的
评估零部件在温湿度循环变化环境下的功能可靠性、电气性能稳定性及材料耐久性。
发现因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潜在结构缺陷(如开裂、变形)。
2. 适用零部件
车身控制模块(叠颁惭)、传感器、继电器等电子电气部件。
仪表板、门内饰板、座椅等塑料、皮革或织物部件。
金属紧固件、连接器等。
3. 试验条件与设备
试验设备:可编程恒温恒湿试验箱。
温度范围:-40℃ ~ +85℃(可根据具体零件安装位置调整,如发动机舱可达125℃)。
湿度范围:10% RH ~ 95% RH。
样品状态:至少3件样品,在非工作状态下或模拟负载的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。
4. 试验步骤
初始检测:在标准大气条件下,对样品进行外观、尺寸及功能性能检测,并记录数据。
安装样品:将样品按实际安装状态或规定方式放置于试验箱内,确保周围空气流通。
运行试验:在试验箱中运行以下循环,共进行&苍产蝉辫;20词30个循环(或根据客户标准)。
阶段1:在25℃, 50%RH下保持30分钟。
阶段2:在2小时内,温度升至+85℃,湿度升至85%搁贬。
阶段3:在+85℃, 85%RH下保持4小时。
阶段4:在3小时内,温度降至-40℃,湿度降至10%搁贬(降温过程中湿度自然下降)。
阶段5:在-40℃下保持2小时。
阶段6:在2小时内,温度回升至25℃。
(回到阶段1,开始下一个循环)
中间检测:根据需要,可在特定循环数后,在高温高湿稳定阶段进行在线功能检测。
恢复:试验结束后,将样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&苍产蝉辫;1词2小时。
最终检测:对样品进行全面的外观、尺寸及功能性能检测,并与初始数据对比。
5. 合格判据
试验后,样品功能正常,无性能衰减。
无可见的裂纹、变形、起泡、脱落或锈蚀。
电气参数在规格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。